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

馬克思主義和基要派的「邏輯」


每當別人用蘇聯或者中共的歷史實例來批評馬克思主義,馬克思主義者總是祭出:「用蘇聯/中共來論證共產主義失敗是大錯特錯。因為蘇聯/中共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,因此之故,共產主義並沒有失敗。」這個「屈機」的弱邏輯*,一向是他們的抗辯的理由,由於實在太常見,不得不寫一篇文章來駁斥這個謬論。不過,由於太長,所以還是想斬件處理。

談馬克思主義之前,我也有十足心理準備,要應付一些非常無賴的人。他們的程度跟基要派簡直是不相伯仲。以下是兩者簡單的對比。

馬克思主義() :你沒有資格批評我們!除非你看完齊澤克等人著作!
基要派():你沒有資格批評我們!除非你看完整部聖經!

(當被問到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醜聞):他們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者!用他們來批評馬克思主義是不公平的!
(當被問到教會醜聞) :他們也不是真正的基督徒!用他們來批評基要派是不公平的!

馬:你們被資產階級作了思想洗腦,不像我們有階級醒覺,因此我可以理解你們不理解我們的思想。
基:你們也是罪孽深重的罪人,不像我們有耶穌的救恩,因此我可以理解你們拒絕我們的信仰。

馬:歷史上的共產主義罪行跟馬克思主義無關,因為馬克思主義是跟共產主義不同。
基:歷史上的基督教罪行跟新教無關,因為天主教跟新教不同。

其實,醒少少和不要這麼封閉,是不是真的很難做到呢?


*我真的不明白,為甚麼張國棟說這是弱邏輯,就沒有人批評他半句,但我說這是弱邏輯,就給說成:「分不清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 。這是甚麼道理啊!

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

為甚麼是《海邊的卡夫卡》?


vs 



我雖然不是讀文學,但閒時還是會讀一些文學小說擴充視野。

《海邊的卡夫卡》是我讀的第二本村上著作。我對這本書最在意的不是當中的暗/明喻,而是書名中「卡夫卡」這三個字。為甚麼堂堂一位名作家要用「卡夫卡」來作他的書名呢?我猜想村上是想故事上用卡夫卡的風格但帶出另類結局。

卡夫卡的小說,我只讀了兩本《變形記》和《審判》。深深給他那種悲劇式的宿命論所吸引。這兩本書的主角皆是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人,但經歷一些無稽的突變後,主角們卻無力對抗而死掉。在《變形記》中,我們看到主角其實只是一位普通為了家庭債務而奮鬥的打工仔,但卻因為得了怪病變成蟲而給他的家人放棄,最後絕望而死。在《審判》中,主角也是一位普通的銀行打工仔,卻無原無故得了官司,一開始他選擇在無理而沉長的司法程序抗爭,但最後發覺一切都是徒然。決定選擇自辯,然後被處死。這些都是在表明我們生命中總會看見一些荒謬而無理的事情,但我們往往沒有辦法改變,只能被迫接受。我姑且稱之為「卡夫卡風格」。

在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中,兩位主角也有悲慘的背景。田村卡夫卡童年時就給母親拋棄,而父親就詛咒他將會弒父姦母。另一位主角,中田,則因為童年時一位意外,而變成智障。他們兩人生命也有荒謬而無稽的事情。但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不同於卡夫卡,是主角們的心態。這兩位主角由頭到尾也是樂觀面對生命的荒謬。他們不會自暴自棄,放棄對抗命運。

村上春樹大概是很喜歡卡夫卡的風格,但不喜歡卡夫卡的結局,所以才起名叫「海邊的卡夫卡」吧

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

資本主義的自由




這段短文的創作人未必是馬克思主義者,但他卻帶出馬克思主義經常提及的文化概念,就是資本主義下並沒有真正的「自由」。馬克思主義認為整個社會制度都存在著由上而下,奴役他人的 剝削 。這種剝削令我們過著機械式的生活。同一時間,資本家在文化等不同的領域向所有人進行「洗腦」,令他們先天地以為資本主義是有「自由」。因此之故,資本主義下其實一點「自由」也沒有。唯一解放人民的方法,就是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,建立無產階級專政。

對於這套理論,我只能說假若無產階級專政才是真正的自由,那麼北韓豈不是現在最「自由」的地方?那些在美國大學教書的新馬克思主義者還等甚麼?趕快移民去北韓吧。

無論是遠古、希羅文明、中世紀、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,人類總是需要工作、總會有上級對下級的逼迫、總會有不同程度的「剝削」。這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,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限制,並非甚麼自由不自由。資本主義的自由並不是說人類可以不用工作或者沒有「剝削」,而是說人類能夠有權選擇不同的信念而不被逼害。舉一個例,在馬克思主義國家下,你推崇資本主義,會給人進行「思想改做」。但在資本主義下,你就算是一位「基進民主」學者,你依然可以入去大學教書。